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七D
Workshop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(VII) D 
開課學期
107-2 
授課對象
工學院  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黃舒楣 
課號
BP7205 
課程識別碼
544 M0570 
班次
 
學分
6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6,7,8(13:20~16:20)星期五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原住民營造傳承中的文化生態實踐: 國定古蹟舊好茶石板屋聚落修護及後續經營挑戰為例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7人
外系人數限制:1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72BP7205_heritage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世居幾百年後,1978-1979年間好茶部落逐漸遷村下山,離開了這個名為Kucapungane的地方。遺留於山間的石板屋聚落,見證了部落社會的快速變化、災害歷史、部落再次於2011年遷入到禮納里重建基地。石板屋輾轉成為了國家文化資產,然而對於這樣遷徙不斷的社群來說,修建是什麼樣的過程、攪動起什麼樣的記憶?

2016年World Monument Fund 將其納入世界瀕危遺產名單,之後加速了文化部對其的積極支持,乃至於有目前初步啟動的修復培訓,這是轉機還是危機? 此後的十年修復計畫剛剛展開,由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專案當中,本課程與基金會合作,由黃舒楣授課,基金會林芳正建築師(設計部主任)以及訪問學者Latoya Kamdang協力授課,將導引同學認識古蹟修復與社區參與文化資產保護,在原住民脈絡中如何進行,有哪些矛盾和張力需要面對。

魯凱語中稱春天為 kala rigarigane (kala 是「屬」,“rigarigi”是「新芽」的意思),讓我們試探古老聚落記憶抽出新芽的可能旅程。 

歡迎對於課程有興趣者來信詢問
shumeihuang@ntu.edu.tw 

課程目標
課程兩大目標如下:

1.如為誰保存?誰的保存?對於原住民族的認同與文化權、文化復振與文化傳承,文化資產保存該起到什麼作用?

2. 何在新居地與舊聚落之間修補重建關係 (社會性/經濟性/生態性)? 以文化資產保存為方法?

3. 如何藉由好茶案例經驗,促進台灣對於原住民文化資產特殊性的認識,並對於一般性文化資產操作進行批判性檢討

更具體地來說,課程將涉及處理如何以下議題:
*讓修復重建過程本身是環境友善的實踐/實驗?
*如何協助部落參與討論「十年計劃」如何展開?
*紀錄+轉譯修復行動:作為文化認識推動及文化復振的基礎材料,除了山上的舊社,山下還有許多可以做的事。例如,本身作為第一階段營造培訓成果的織布屋(部落女性專用的集會空間Tabelangane),是部落婦女編織手藝、烹飪與生活經驗分享的獨立空間,嚴禁男性進入,是魯凱族傳統社會尊重女性主權的表現。如何讓此理念落實於生活實踐?乃即日展開中的議題。 
課程要求
6學分/授課時間: 一四上課(部分)以及依移地行程彈性調整

我們對學生的期待:
尊重原住民文化、地方智慧及享受團體工作。
願意學習跨文化多語溝通。
參與各階段課程;
所上支持部分差旅經費,需要部份個人擔負。

有興趣選修課程者請務必注意:
**Email Shumei by 25 Jan 2019:
shumeihuang@ntu.edu.tw 修課動機及相關經驗,約300字。
課程以四至五人為限,將於一月底前以郵件通知確認修課名單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規劃報告

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、財團法人樂山文教基金會(1998)。魯凱族好茶 舊社聚落發展保存暨社會發展計畫。屏東縣政府委託規劃報告,未出版。

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(1996)。屏東縣霧台鄉好茶社區總體營造計畫。 屏東縣霧台鄉公所委託,未出版。

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(2006)。好茶舊社石板屋及周邊環境調查修復規 劃期末報告書。屏東縣政府文化局委託,未出版。

相關網站:古茶步安‧好茶‧Kucapungane http://friendofkochapongon.blogspot.com/

王應棠 (1997)。「活」的聚落保存之嘗試:魯凱族好茶計畫。城市與設計學報第一 期 1997 年 6 月

黃舒楣 , 吳金鏞 (2007) 如何在聚落保存中延續文化之主體性? 好茶舊社聚落保存之經驗分享,環太平洋社區設計年會會議論文

台邦.撒沙勒,2012,災難、遷村與社會脆弱性:古茶波安的例子,台灣人類學刊,10 (1),51-92。

林芳正、于欣可 (2017)石頭與家屋:從好茶舊社家屋重建的意義思考文化資產與傳統領域 https://eyesonplace.net/2017/07/24/5874/

Huang, Shu-Mei (2018). Heritage and Post-Disaster Recovery: A Belated Recovery towards Resilience of Indigenous Communities? Natural Hazards Review. DOI: 10.1061/(ASCE)NH.1527- 6996.0000308

Huang, Shu-Mei and Jeffery Hou (2018). Relocated authenticity: placemaking in displacement in Southern Taiwan. In (Eds.) Laura Tate and Brettany Shannon. Planning for AuthentiCITIES. London: Routledge. 
參考書目
相關著作:
奧威尼 卡露斯 (Auvini Kadresengan) (2006) 。神秘的消失: 詩與散文的魯凱。台北: 麥田。

奧威尼 卡露斯 (Auvini Kadresengan) (1996)。 雲豹的傳人。台北: 晨星。

林倩如 ,古茶布鞍遷村一年。台北:有鹿。

胡哲豪,2014,禮納里部落災後重建過程中的原住民知識與文化詮釋,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Umemoto, Karen. (2014). "Walking in another’s shoes: Epistemological challenges in participatory planning." Dialogues in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. Routledge, pp. 196-224.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5  W1-W4 基地認識+設計方法
Site Exploring Prep+ Design Methods: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 
第1週
2/25  W1-W4 基地認識+設計方法
Site Exploring Prep+ Design Methods: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 
第2週
3/4  W1-W4 基地認識+設計方法
Site Exploring Prep+ Design Methods: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 
第3週
3/11  W1-W4 基地認識+設計方法
Site Exploring Prep+ Design Methods: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 
第4週
3/15-31之間選定五天  好茶舊社工作坊(四至一,日期待定)
5 Day Workshop (Thu-Mon, TBD) 
第6週
3/26,3/29  補假 
第7週
4/02,4/05  春假 
第8週
4/12  實作討論 
第9週
4/19  實作討論 
第10週
4/26  實作討論 
第11週
5/02  實作討論 
第12週
5/06, 5/10  5/6實作討論; 5/9請自行與助教約討論 
第13週
5/23 實作討論5月底田野部落對話草案  (代期中評圖)
 
第15週
5/29-6/1 禮納里田野  學生自主規劃 
第16週
6/10  草評 
第18週
6/17   期末討論+發表@台北